常在想,中國文學該不只是文學。它其實更該是一種文化,一種人文的資產。它,可以屬於所有人的,也不盡然是屬於任何一個人的。

如果,唐詩、宋詞是個朝代醞釀成的文化。詩經,雖是歌謠,不也是另一種面向的文化。每個時代的文化,透過文字把先民的思想情感都留下來了。字裡行間傳達的,不只是是字本身的意義,或者詩詞歌賦片面的解讀而已。文學的價值,也不該只是侷限於聲韻、訓詁的考據探究。

讀中國古典文學,一度讓我備感壓力。在很久很久以前。

每部經典都像是巨龍,更像是巨石壓得人喘不過氣。你會擔心,如何去承接這深沉無比的文化遺產?那重量會讓人想逃離。因為在它面前,你會發現自己是如何地淺薄。人在時空中是多麼的渺小。你會發現在整個長長的時代縱軸裡,我們是如何的飄忽,甚至站不住腳,找不到自己的位置。別說在山川丘豁裡劃一方屬於自己的封地,就連追隨前人的腳步都覺得吃力沉重。

有時候會覺得,文學根本就是時代的遺物。時代化身成字句輕扣我們的心靈,企圖告訴我們一些道理,關於家國關於社會關於經世濟人,或者關於宇宙關於永恆的真理,關於人生關於生命還有關於「人」的諸多議題。

宇宙洪荒初始到如今,是誰讓世界變成今天這個樣?人,脫不了干係。人心創造世界,繁華了世界,同時也構築了更多更多的幽暗。

每個時代都要有人當家作主,所以江山必須代有才人出,各領風騷五百年。所以,長江後浪推前浪勢屬必然。所以,改朝換代所必須支付的代價也是必然。

每個時代都必須有人為它見證歷史。見證一切曾經存在的,包括野心企圖,包括人心的自私,乃至見證時代的失控或慌亂。甚至見證那些在天子腳下的萬民,又是如何來烘托陪襯出那樣的一個大時代。無疑地,文字承載了其中一部份的責任。

關於這些歷史的征伐或者人間情愛,都會在文學裡留下。

多半時候,我們在閱讀「西廂記」的同時,也在閱讀當時的禮教傳統;我們在讀「長恨歌」的時候,不免想起那個年代的安史之亂,或者那膚如凝脂的楊貴妃,遙想她在華清池種種動人嫵媚。我們看史記讀資治通鑑,總覺生澀,帝王行誼官宦言行生活種種離我們真是遙遠。偶爾,我們也會在李後主的詩詞裡,嗅到了帝王之後的無奈。

紅樓夢,很多人愛,包括我自己。可我們總是避重就輕地,看賈寶玉、林黛玉、薛寶釵的愛情。那其實說得是個時代裡兩大家族興衰起落,時代的變遷也隱然寫在小說裡頭。只是那樣讀來總嫌沉重,所以我們喜歡繞著賈寶玉和林黛玉淒美又迴盪的愛情兜轉。當然還有那些動人心弦的詩文,叫人愛不釋手。忙碌的現代,要讀完紅樓夢,還真不容易呢。所以能讀到愛情其實已經難能可貴。

諸多的經典史籍厚沉沉地,阻卻多少人親近的勇氣。有時候想,磅礡,難道也是錯?將進酒的大氣、赤壁賦的壯濶與悲愴,不正是江浪滔天迎面而來,那力量有時會叫人招架不住。想找個避風港。

但是更清楚的是,那就是典範。為文的典範,詩人的風骨。於是不得不提醒自己,我們的所作所為,正在書寫我們的時代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