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最近在想,有時候我們所謂的關心是不是應該先理解,而不是一直給。

多半我們都認為,給予就是關心,所以關心的表達就是不斷地給。說對好像也對,可有時候又覺得這句話其實不盡然都對。因為給予多半出自關心,關心卻不必然就是給予,尤其是不斷地給。

給予的形式很多元,可能只是一句話的安慰或者一段真心的陪伴傾聽,也或是某個特定的情感連結,一個眼神ˋ一份善意,或者多一點耐心...。甚至心靈的契合,讓彼此知道,我始終都在你旁邊。說難不難,但是怎麼給的前提真的還是要「理解」。

理解別人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關心,理解別人的處境或心情,同時理解我們這樣的給予,是不是別人所能承受的?是不是我們心甘情願地付出,真心無所求。

有時候很多的給予成了一種壓力,成了一種沉重的甜蜜。「給」與「受」彷彿有了一種很奇妙的關係。說不上來那是什麼關係,只覺得好像在天秤的兩端沒辦法那麼平均。所以,偶爾會想,不知道這樣的關心,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承受得起?也不知道這樣的方式是不是關心的唯一。

這幾天,突然覺得「關心」也是很難拿捏的一門課題。開始在想,到底應該怎樣關心一個人,可以讓彼此都感到溫馨,而且都輕安自在不起煩惱,實在超出monica智慧所能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