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曉風「從你美麗的流域」,發現很多驚喜和感動,除了讚嘆可以和文字有如此美麗的相遇,是一種福氣,也忍不住因感動感觸想要叨絮幾句。

聽她說,「我們認真,其實也只為了讓自己告訴別人的話,更誠懇更紮實而足以擲地有聲!」,最讓我動心。

認真,是好事。但也因為認真,我們很容易急切而流於有所求。我們總是希望這樣的認真,可以看到什麼成果,或者得到些收獲;我們總覺得自己這麼認真,為什麼老天還是沒有給我們應有的報酬;我們認真,所以我們理直氣壯地要求,別人也應該和我們一樣認真;我們認真,因此不自覺地對外索求更多。

認真,其實很好的,至少我們會看見,自己正戮力以赴,為著心裡的目標而全心付出。但是,那樣的認真,有時候也未必盡然是理想。當我們有所求,是不是會因此有了偏執;當我認真是希望看到成果,那麼耕耘的當下,是否已失去某些本心?當這份認真不能夠及時被肯定,我們會不會因而感到失落挫折?

很高興,總是可以看見很多認真的人,卻也看見很多因認真而起的煩惱,甚或自苦。所以,看到張曉風寫,認真只是為了讓自己所說的,更誠懇更紮實,也更擲地有聲。覺得感動。因為這樣的認真,是為了自我負責,為了讓自己每說出去的一句話,都變得慎重。不強求外來因緣,不企盼太多的結果是否可以如我們所願。

會有比較深的感受,或許是因為近來都跟孩子們相處,工作生活也不脫開孩子們。看著孩子頑皮搗蛋會懊惱,看孩子進步偶爾停滯會感到沮喪,看到父母期待的眼神會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好。因為他們認真讓我覺得自己更該認真,也因這樣的互動,讓我更用心想要認真去面對他們。所以我始終感恩這段相遇和因緣。

其間,教我動容也教我驚歎的是,孩子儘管學習路上偶有分心,更多的是在無意中把我們說的話都聽進去了。當我聽到家長跟我說,孩子曾經鉅細靡遺地轉述,我去年說過的某個笑話給他們聽時,我心頭一震。趕緊反省思索,我到底還跟他們說些什麼。原來孩子嘻皮笑臉的背後,多半還是認真在聽我們說。

所以,我們的態度需要認真,言談需要更謹慎。就像張曉風說的,我們認真,為了讓自己所說的擲地有聲。或許,這樣的使命感太重,不是我們可以負荷,但至少我們認真看待自己的言談,將來也必然影響更多的小孩,懂得慎重他們自己說的話語。這是我猜想也希望的。

也因此更能體會,蔣勳說的一些話。他覺得我們不必要老是急著和別人對話,而是應該花多一點的時間,和自己對話。我在尋思,會不會,在這自我對話的當下,我們可以學會真正地認真「對話」呢?或許值得想一想吧。

而在書看到驚喜,則是張曉風始終保持的熱情,對天地萬物花草,對天上飛的、地上爬或走的,對她的學生們,始終都是「有情」看待。當她懇切地要年輕的孩子們,勇敢地「去告訴世人,有我在,就不准尊嚴被抹殺,生命被冷落,告訴他們,這世界仍是一個允許夢想、允許希望的地方。」,讀了這樣的字句,可以感覺到一顆心,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情。所以,驚喜。

尤其讀了她旁聽經濟學,因為經濟學教授說,「經濟學為什麼發生?因為資源『缺乏』,不單物質『稀少』,時間也『稀少』,──而『稀少』又是為什麼?因為,相對於『欲望』,一切就顯得稀少了...」,她因而思及「生命也是如此短小稀少,而人的不幸卻在於那顆永遠渴切不止的有所索求,有所躍動,有所未足的心...」,竟至淚下。是她多愁善感嗎?還是真是已然明白人心?不管哪一種,都會讓人有所感。

欲望,這東西永無止盡,永遠可以有所追求;它讓人喜,也讓人憂;它鼓勵了人追求的勇氣,不畏艱難往前走,卻也讓很多人因此陷入黑暗的淵藪;它讓這個社會可以不斷地進步,同時也造就貪婪無數;它讓我們生活因此而豐富,一不小心,生命價值卻可能顯得單薄。

欲望,像是雙面利刃,具有多重性格,真是個可人又可恨的東西。困難的是,千百年來,有哪個聖哲可以明確地為芸芸眾生,畫上一條清明的界限呢?怕是沒那麼容易。歸根究底,或許,我們自己該學會,如何和「欲望」這個雙面人共處共舞,會來得務實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