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「天水堂」,據說是北埔先民姜秀巒仿故居興建,「天水」堂號即姜氏的郡望。目前已和「金廣福」同列為一級古蹟。腹地極大,背倚秀巒山,形勢穩定,渾然天成,建築本身的氣勢似乎稱不上雄偉磅礡,但卻足以彰顯姜家在北埔一帶舉足輕重的地位。尤其早幾年聽說,這裡的建築,有所謂什麼「金包玉」、「簑衣牆」、「芭牆」以及「木雕」、「擂金彩繪」等等特色,讓我這門外漢,劉姥姥逛大觀園的心態不期然又生起,心想如果可以一探究竟,看看當年的姜家到底是多大的手筆,打造這樣一座特殊的宅邸,該有多好…但因姜家後代仍居住於此,乃屬私人住宅,所以不得其門而入。只能就其週邊逛逛看看。

鄰近的「姜阿新宅」,據說也是當年天水堂的範圍。興建於1946年,可全然不同於天水堂。此棟建築屬西式風格兩層樓洋房,是仿巴洛克建築風構築,算是北埔洋樓的代表。如今主要用途是,金廣福文教基金會在使用。想參觀,還是得事先提出申請。所以,只能到此一遊,拍照留念。

不過說起「金廣福」,這倒是值得特別一說。因為文物資料特意記載,金廣福公館,是在道光十四年間,淡水同知李嗣鄴有鑒於土地開墾過程中,漢人與原住民多所衝突,才命閩人周邦正、粵人姜秀巒合組「金廣福墾號」,將新埔、峨嵋、寶山一帶零星墾戶組織起來,以利開墾。

這地區,原是泰雅族和賽夏族世居之地,漢人進駐開墾當然十分不易。因此,「姜秀巒在道光十五年左右,率領閩粵兩籍佃農數百人自樹杞林(今竹東)附近前進南興庄建立據點,隨即建設隘寮三十六處,共配置隘丁260名,炮櫃百餘座,拉長隘線北起樹杞林南至雙溪,層層防備,互相聯繫,形成一個大防禦線,因而北埔、峨嵋、寶山三鄉,右臂稱做大隘。」,這是我在聽聞宣敏媽媽介紹,那時候很多漢人宅第牆壁都會留個「小洞」,為的是要監控並防禦外來侵犯,保護自家安全…。心有所感,於是刻意上網查了這段,來自交通大學國際客語研究中心的資料。才知道,這防的人就是那些曾經世居於此的原住民,看完資料,心情只能說是五味雜陳。或許,這就是北埔美麗之外的滄桑吧。

按捺下這曾經的哀愁,北埔其實還有好些迷人的風光。感覺上,這裡的山不算高,鄉裡人潮並不喧鬧。若挑個非假日來探訪,你會發現,好多街道就只有一個「靜」字可以形容。我們信步來回兜兜轉轉,好像在跟自己玩走迷宮的遊戲。很多小巷弄會相通,也有很多小道走著走著,突然發現前無去路。很有趣,也多了幾分閒逸。

於是,我們真的開始漫無目的亂走。循著天水堂外牆,窄得不能再窄的巷弄進去,一個不小就先遇上有名的「水井」店家。據說這是天水堂六道護龍的最外護,百年圍牆就是「金包玉」的裝飾法。此地當初是新竹女中校長姜瑞鵬的故居,因店主人古武南對北埔的一分熱切的愛和心情,才得以租借。如今,古武南的「水井」正為北埔的風華,一再宣說著。

沿著水井,往回看,還有一座非圓形的特別古井。和我們所認知或平常看到的水井不太一樣,聽說故意這麼設計是考慮到,取水時水井的蓋子挪動可以支撐,不會掉落地面。呵呵,不說還真沒想到,一經說明,就會發現,老祖先們的生活智慧,真是隨處可見哪。

往前走,就會真實體驗那百年建築的脆弱,絕非虛言。有塊磚牆上就貼了字條,請大家珍惜它,不要隨意觸摸或碰撞,因那牆面確實已危危可岌。經過的當下,還真有點擔心,它就這麼「啪」地一聲落了地,哪場面可真不知該如何收拾才好。

快步走過小巷,繞出去其實還是小巷。當然比起剛剛,算開闊了。附近也有些喝茶、休憩的場所,和些許舊宅。宅前的花草自在開落,顯得悠閒。人,也感染了這丁點的閒散。放慢了腳步,隨走隨看且隨逛,沒多久功夫,就來到了公園路有名的「忠恕堂」。

這裡是北埔秀才曾學熙故居,但是他特別的地方是,正門只有一堵山牆,真正供人進出的門樓卻縮在山牆的盡頭。據了解會如此起造,乃遷就風水說的緣故。儘管如此,屋脊燕尾,依舊講究,絕不馬虎。只可惜,忠恕堂年久失俢,裡頭建築,看來都已顯得頹圮。外觀則大抵還維持著宅第的一派文風。同樣的,只能站在外頭賞析一番,遙想當年秀才風光。

走逛大半,雖沒有饑腸蹗蹗,可也不能苦了腸胃。因此,宣敏媽媽又帶我往著慈天宮方向鑽,在慈天宮右側,一個小得很難兩人併著走的巷道內,一家「老巷肚食堂」躲在裡面。

說真的,我來北埔好多次,從沒想過鑽進這樣的巷弄找吃的。可這家很特別,宛如回到自己家裡一般親切,一進門,宣敏媽媽又展現她人熟土親的一面,三兩句話張羅完成。要茶要水她全自個來,店家似乎也習慣。並沒刻意阻攔,還開心地說著這說那的,等她忙玩才開始點菜,真是好玩。

來到道地客家村吃客家菜,想當然爾,我的最愛「薑絲炒大腸」不能免。宣敏媽媽又推薦了「檳榔花」,聽著有趣也就點了,外加「過貓」、粄條和米粉的,呵呵,這兩個人還真能吃。〈哈哈...未完〉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