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林語堂先生還在,十月十日就該是他過生日。可惜的是,我卻只能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,上仰德大道參觀他的故居。而略顯荒謬的是,我的初次探訪,竟是因為旅遊計劃臨時改變而有此陰錯陽差。

曾經,來來回回,風中來雨中去陽明山多少歲月,卻是今年第一次踏進這座滿是文人氣息的門。

小小的入口,掩映在蒼翠的林間。顯得素雅樸質,看不到什麼金碧輝煌的門禁,裡頭卻是一個集語言學家、思想家、文學家、旅遊家、發明家諸多名號和靈魂於其中的殊勝殿堂。

作家成寒寫過一本書「推開文學家的門」,裡頭有個篇章就是介紹這裡。她說:「陽明山腰間,從空中往下望,你會看到碧綠翡翠簇擁著一顆白鑽石,鑽石邊緣鑲藍寶石—那是一座白色的屋子,一片片海藍的屋瓦迎著午後陽光瑩瑩發亮。」沒錯呀,就是這樣的一座媲美無價寶石翡翠般珍貴的園子。是林語堂先生難忘舊日喜愛的西班牙風格建築外觀,粉白的牆面、廊柱,藍色琉璃瓦,以及中國文人鍾愛的修竹庭園、小水塘內在。突然覺得,這中西合璧的建築,不正如同園主一般,橫跨東西文化呢。

看成寒寫的資料裡說,整座園子,房地面積約200坪,室內約88坪。仔細看來,說大不大說小不小,如果我們真要隨意兜轉一圈,很快就可以走完,根本費不了多大的勁,連累的感覺都還沒有,人老早就可以再度投身熱鬧繁囂的萬丈紅塵。所以,整體空間其實並不算大;但是,如果我們希望能夠靜下心來浸潤其中,吸收幾分甚至千分之幾的林語堂先生的文采、智慧、靈氣,和他來場神遊對話,那,這空間可就大得超乎我們的想像。因為,那無形的氛圍,處處流竄哲人的風範。從他用過的小器物、書寫紙、打字機…或者坐臥用餐讀書閱覽和夫人話家常的一桌一椅,甚至休憩的地方,都叫人緬懷。

緬懷他在的那樣的時空,那樣的生活,以及他為我們後輩所樹立和宣說的哲人典範,如空谷法語悠揚。他不在了,卻讓人感覺他並沒有離開。

裡裡外外繞過一回,我站在他的墳前,望著眼前供著的素淨的花和縷縷清香,我很發自內心感謝,這樣的陰錯陽差因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