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記得才忙著準備開學的匆忙,轉眼竟然已經過了四周。

每天,規律地早起、送孩子上學、迎接孩子放學…,日子就這麼走著走著,走到開班親會的日子。

每個學期初都要來上一場的老師、家長見面歡,幾次下來似乎也習慣那樣的節奏和可能的討論內容。不外乎課程的了解、考試的細節、未來國三的生活準備…以及孩子們在校的常規。家長的關切、焦慮,未嘗改變;老師的認真回應、懇切,也沒什麼不同。

聽說,這學期有少數科目換了新的老師,卻沒能在班親會上見著,於是,見面說上話的也就還是老面孔,導師。還有,理化科老師。其它的老師,多半是以書面的呈現個人的教學計劃。

因此,嚴格說來,這班親會應該半小時就能結束的。最後卻還是開到快中午,討論孩子們和老師在課堂上的互動和常規要求。諸如課堂氣氛的營造、師生如何互動,既能建立老師的專業威權形象,又同時可以和青春期的孩子做朋友,既可以容許孩子犯錯,同時希望教會孩子們懂得尊重老師,當然,還有所謂的學習成就。…唉,突然有很深的感觸,我們會不會對「老師」這個角色期待太多,對「老師」寄望太深厚。他們也只是個人呀!回家的路上,我忍不住問自己。也在想,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力,其實不容小覷。

不過,在這場班親會上,倒是很開心聽到導師中肯的幾句話:青春期的孩子講義氣,但是他們在講義氣之餘,關於是非、對錯的判斷,有時候還是存有很大的疑慮。家長或老師都不能大意。值得深思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