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這兩天,看中國時報周日「科學周報」版,記者馮惠宜製作的有關閱讀與防大腦老化的專題報導。文中,她引用很多來自中央大學腦神經認知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的觀點,證明閱讀與運動確實可以防止大腦老化。

洪蘭說,「透過核磁共振掃描腦部及腦波測試,科學家發現,眼睛看到熟悉的、沒有興趣的等事物,眼動方式及腦波形態都會不一樣,透過這個機制,進而發現腦是環境與基因互動的產物,會因應需求改變神經網路的連結,學習、經驗、壓力、創傷,都有可能是促成腦活化的動力。」

她還說,「因為人類大腦會隨著學習與經驗改變」,所以「沒有不可教的孩子」。洪蘭強調:「孩子沒有學好,是老師沒有教對」,老師與家長最重要的功課是找出孩子長處,把它放對地方。愛因斯坦有語言障礙,三歲才會叫媽媽,五歲才會說話,後人還發現他有閱讀障礙,經常拼錯字。但,他的媽媽並沒有放棄他,反而發現他對空間特別敏銳,讓他自由發展,因此造就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。

看完這段話,頗有感觸。每個孩子都是一棵小樹苗,每個孩子都是一分希望的種子,每個孩子的心都像一張紙,那紙片上頭會出現什麼圖案,會有什麼樣的開始,卻全在他/她所遇見的大人手上。

長期以來,洪蘭不斷地上山下鄉推動閱讀。這或許和她認為,「最有創意的人並非是最聰明,而是透過廣泛閱讀,懂得綜合所知的資訊去觸類旁通」不無關係。在這篇報導文當中,洪蘭還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。小學考試常有所謂的「寫出相反字」,因此曾有道考題是請學生分別寫出「左、上、小、來」的相反字。大部分的孩子都會寫「右、下、大、去」,但是也有孩子是把「左、上、小、來」各做上下、左右180度翻轉。洪蘭認為,這樣作答其實不一定是寫錯,也可視為一種創造力,代表孩子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。

這倒是讓我想起一件好玩的事。之前帶過一個二年級的小男孩,一次段考過後,他拿考卷給我看。我發現,裡頭有個單元題組是「看圖說故事」。其中有道題目根本就是送分題,可是這小孩卻把答案欄空白,因此被扣了幾分,讓我頗為不解。題目(圖)上頭細節我忘了,印象中是有隻鳥在天空飛翔,它問小朋友:你想跟鳥兒說什麼話?我想,這樣的題目不難,不管你寫什麼都可以啊。

於是,我猜想小男孩是忘記寫或來不及寫?結果~~什麼都不是,他跟我說:空白,是因為他根本沒有想要跟小鳥說什麼話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