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故事,有時候不只是故事,每個故事的背後通常還有更多的故事。

聽過最美最短的故事,是一個信仰宗教極其虔誠的媽媽說的,她跟我說,每年12月聖誕節前後,她都會在家裡設宴款待一些朋友。這宴還有個很美的名稱叫「愛宴」。

「愛宴」都招待些什麼樣的朋友?大都是些我們所謂的弱勢族群,可能是一些他們教會關懷的對象,或者某些單親、經濟能力不那麼理想的,也可能是針對某些有過特別遭遇的孩子,...總之,那些對象多半是在這個社會裡,顯得渺小甚或不容易被注意的角色。她設宴,主要是出於感恩回饋的關心,其次則希望能夠藉此榮耀她所崇信的宗教的愛。

她希望在12月感恩的季節裡,給一些需要幫助或溫暖的人一些些的鼓勵,招待他們好好吃一餐飯,也希望讓更多的人因此明白,這個社會還是溫暖有愛心的。

第一次聽到這個關於「愛宴」的故事,我好感動。不管她是單純出於宗教信仰信念,或是發自內心的想要施予付出,我都覺得那情操是可貴的。尤其在物慾橫流,絕大多數的人都汲汲營營的時刻,有人願意這樣接近無私地給予,怎不讓人由衷感念呢?

但是,經過了一些時間的擱置,我再回頭想這「愛宴」,心裡卻是難過多於感動,甚而有些情緒的。我在想,每個人都是一年三百六十五或三百六十六天,一年當中,就這麼一天被招待好好吃上一餐,到底有什麼意義?那餐飯再豐盛也只是點綴;那些飯菜再怎麼山珍海味,也都只是片刻奢華;這餐飯後,生活還不就回歸原點。重點是,那樣的生活有沒有機會改變?

這樣的盛宴,像不像灰姑娘穿的玻璃鞋或乘坐的南瓜車,那樣的幸福都是有時限或有特殊條件的,並不是努力就可以擁有。所以我忍不住猜想,被招待的人到底可以存著什麼樣的心情去享用那「愛宴」呢?在那豐盛入口的剎那,心底是不是會湧現一種無以名之的心酸?在這過程,是該感恩。可是感恩之後呢?面對的又是茫然的下一刻。

這般生活的艱難,或好或壞或大或小都應該有個所以然。如果,過去真是對自己的人生不負責,那麼承受這樣的果應該是早已了然於心的,何需「愛宴」?如果只是際遇或者莫名的不順利,那麼真的會在意這場「愛宴」嗎?如果,真是努力盡心了,那麼,能夠幫上忙的或許該是制度或政策,而不是一年一頓的「愛宴」吧!

至今,我還是感念那個設「愛宴」的媽媽,她的愛心不容質疑,她的用心確實值得稱許,她對弱勢的關懷讓我打心裡敬佩。她的種種付出我都聽進心底,也深深烙印在腦海裡。但是,我真的真的很希望,可以不要再有「愛宴」,也不再有人需要「愛宴」,讓這個美麗的故事從此就只是個故事而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