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然有孩子這麼認真
自己回家主動寫作文拿來交給我
天哪 這是什麼世界 讓人太感動了
碰到這樣的孩子 心裡總多了份疼惜
不是因為她多寫了一篇作文而已
而是一個四年級的孩子才十來歲
她居然可以這麼認真看待這件事的態度
我揣想著她下筆那當下會是個什麼樣的神情模樣
什麼樣的觸動讓她去做這件大部分孩子避之唯恐不及的事
我想了幾天 沒有確切的答案 卻有滿心的喜悅
也想起另一個三年級的孩子好幾天前丟給我的一個疑問
[作文 為什麼要改]
[小孩子寫的作文本來就這樣]
[改了就不是我們的東西了啊]
她說 [小孩子本來就不可能像大人那麼厲害]
[更不可能像老師那麼會寫作文]
所以她覺得[小孩子的作文 老師看過就好 不一定要改]
於是我試著問她[如果不改 你會不會知道下次怎麼寫會比較好]
或者[老師改過以後 你再仔細讀一讀 有沒有發現哪裡不一樣]
孩子說[有啊 只是覺得奇怪小孩子就只會這樣寫 不是很正常的嗎]
我說[沒錯啊] 因為小孩子的經驗或學習的東西 很多都還不是很深入
所以在寫作的過程當中 難免就會碰到有感覺卻寫不出來的情況
或者思考沒辦法那麼周延的時候 老師或者大人當然希望可以幫個小忙
稍微做個修改 但是盡量維持作者原本的思路就是囉
[這也是一種學習] 但是作文沒有絶對的標準答案
將來你會長大 讀的書夠多 看的事情也很多 經歷很多經驗又認識很多人
學了更多的學問 對生活有比較深入的體會 對自己更明白以後
對文字的運用自然就會不同
那個時候 你寫作就不必一定要遵循這些規矩了
或許會出現更多屬於你自己的創意也說不定呢
孩子聽了似懂非懂的接受了
我也因此認真思索她說的 [作文為什麼要改]
如果 [不改會怎樣] 呢 我想了再想
結論是 應該還是要改
因為能夠像李白 像莫札特這種天縱英才畢竟少數
大部分的人都還是要經過「學習」的階段吧
只是學習過程當中 [我該給他們什麼呢]
這個問題值得深入思考
除了寫作的技巧 應該還有其他的東西吧
應該好好想一想 為了這些認真的孩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