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閱讀文摘分享 (56)
- Apr 09 Sat 2011 10:03
【書摘】給山姆的信
- Jan 03 Mon 2011 22:23
【閱讀】安德魯˙克萊門斯4
名:我們叫它粉靈豆Frindle。
【註】:Frindlea,名詞。一種用來書寫或標示重點的工具(隨意創造出的新字,原創者是尼克˙艾倫,美國人,1987-﹝參見pen﹞)。
【語摘】:
- Dec 24 Fri 2010 08:59
【純記事】聽董毓葳老師演講林海音「驢打滾兒」(暫無內文)
- Jan 18 Mon 2010 22:39
【分享】王維˙青谿
- Dec 22 Tue 2009 08:30
【賞】溫庭筠˙望江南
洗罷,獨倚望江樓;過盡千帆皆不是,斜暉脈脈水悠悠,獨斷白蘋洲。
- Nov 26 Thu 2009 09:10
【理一理】24節氣說
於24節氣,農民曆如是說。
˙立春:大寒後十五日,斗指東北維為立替,時春氣始至四時之卒始,故名立春也。
˙雨水:斗指壬為雨水,時東風解凍,冰雪皆散而為水,化而為雨,故名雨水之。
- Nov 20 Fri 2009 09:10
【分享】杜甫˙旅夜書懷
- Oct 19 Mon 2009 23:35
【備】翁森˙四時讀書樂
- Sep 07 Mon 2009 23:03
【閱讀】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
語出:孟子告子下˙15
孟子曰:「舜發於畎畝之中,傅說舉於版築之間,膠鬲舉於魚鹽之間,管夷吾舉於士,孫叔敖舉於海,百里奚舉於市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;所以動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人恆過,然後能改;困於心,衡於慮,而後作;徵於色,發於聲,而後喻。入則無法家拂(ㄅㄧˋ)士,出則無敵國外患者,國恆亡。然後知生於憂患,而死於安樂也。」
- Sep 07 Mon 2009 23:01
【閱讀】方孝孺˙指喻
浦陽鄭君仲辨,其容闐然,其色渥然,其氣充然,未嘗有疾也。他日,左手之拇有疹焉,隆起而粟。君疑之,以示人,人大笑,以為不足患。既三日,聚而如錢,憂之滋甚,又以示人,笑者如初。又三日,拇之大盈握,近拇之指皆為之痛,若剟刺狀;肢體心膂,無不病者。懼而謀諸醫,醫視之,驚曰:「此疾之奇者。雖病在指,其實一身病也。不速治,且能傷生。然始發之時,終日可愈;三日,越旬可愈;今疾且成已,非三月不能瘳(ㄔㄡ)。終日而愈,艾可治也;越旬而愈,藥可治也;至於既成,甚將延乎肝膈,否亦將為一臂之憂。非有以禦其內,其勢不止;非有以治其外,疾未易為也。」君從其言,日服湯劑而傅以善藥,果至二月而後瘳,三月神色始復。
余因是思之:天下之事,常發於至微,而終為大患;始以為不足治,而終至於不可為。當其易也,惜旦夕之力,忽之而不顧;及其既成也,積歲月、疲思慮而僅克之,如此指者多矣。蓋眾人之所可知者,眾人知所能治也,其勢雖危而未足深畏。惟萌於不必憂之地,而寓於不可見之初,眾人笑而忽之者,此則君子之所深畏也。
- Aug 19 Wed 2009 00:00
陳芳明書語絲(下)
˙當世界只容許一種顏色時,縱然是純粹而潔淨的顏色,所有的意志都遭到封鎖。~陳芳明˙晚天未晚「開放」。
˙開放是一種信心,是 一種分享,更是一種祝福。花蕊容許蜂刺,果實承受采擷,河水接納繁殖的生命,那是因為擁有開放的季節。…開放是一種心境,也是一種態度。對生命、對社會、對知識,如果不要偏執保守,就可獲得世界的全部。~陳芳明˙晚天未晚「開放」。
- Aug 13 Thu 2009 21:03
【插播】陳芳明˙「晚濤裡這孤燈」書語
˙原來生命與創造力的意義都是在實踐中獲得。
˙如果書寫也是一種實踐,那麼一個字一個字落在潔白的紙上時,我終於也體會到知識與學問是有很大區別。知識是從別人的經驗取得,學問則是從自己的生命創造出來。
- Aug 11 Tue 2009 22:40
陳芳明書語絲(中)
˙我已習慣穿越噪音,去追求真正的旋律。山外的學問與世事,不也都暗藏各自的一定秩序。~陳芳明˙晚天未晚「辭行山谷」。
˙共鳴,既是感應,也是感動,純然是出自內心深井的一種回響。坐在書齋裡,面對著層疊的書籍,不也是在尋找頻率相應的音調嗎?坐在眾人中間,接觸各種情誼的朋友,不也是在尋找音色和諧的對談嗎?眾書寂寂,總會不期然釋放出一個音符,等待著辨識而終至發生共鳴。那樣的時刻,並不可能俯拾可得。走過整排的書架,穿越擁擠的人群,有時不免只是贏得一個空洞的心情。~陳芳明˙晚天未晚「辭行山谷」。
- Aug 11 Tue 2009 22:37
陳芳明書語絲(上)
- Jul 27 Mon 2009 23:05
語摘。
˙【漢寶德˙我為什麼要談美】語摘:…十二世紀的歐洲是貧苦的,大家都吃粗劣的食物,住在低矮的棚子裡,但是他們會建造如此精美的教堂。不但建造了高大的廳堂,高插雲霄的尖塔,每一塊石頭都琢磨得光華美觀。誠然,把生命的價值放上去,這是宗教信仰帶來的力量,但是上帝沒有要他們建造得如此精美,我深信在他們內心裡,有一種美的標準高懸著,不達到誓不甘休。他們把美的精神與宗教信仰融為一體了。
˙【「刺蝟的優雅」語摘】:
- Jun 20 Sat 2009 23:32
閱讀的片段時光
陳列˙地上歲月,是本好書,值得好好讀讀的書。在其中「山中書」一文裡,陳列這麼說:
˙人文的東西因人際遭遇的減少而淡薄了,文字中的義理似乎也顯得不再那麼當然,甚至於透露出和以往的認定大為相背的意思。因此,我更常只是安靜地坐著,什麼也不想,讓天地間那股龐大細緻的安靜沁入我的體內心裡,或是無關經濟效益地在室外閒蕩,觀看風景,時而沒有主題地隨意思索,體察一些短暫的感覺和意念。
- Jun 08 Mon 2009 09:14
洪蘭如是說
文【摘自天下雜誌洪蘭專欄】
˙從大腦和記憶的研究來看,廣泛閱讀的效果較好,因為記憶是個熟悉度,常用字的神經迴路連接得比較緊密,記憶比較好。同時,因為它反覆在不同情境下出現,這個生字的正確用法,可以透過內隱的學習而得之。
- Jun 04 Thu 2009 10:22
林懷民˙擦肩而過筆記
˙貝拉坐在室外的木樁授課,團員在陽光、鳥聲、樹影裡起舞。
˙貝拉說她沒有特定的技巧,所以她希望舞者能夠做出「所有的」動作。因此,貝拉的教學裡,有具體而微的縮腹,有輕快的擺蕩,有長時間的單足踮腳,保持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