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審題,難不難?似乎不難,反正就看清楚標題就是了。可是最近我發現,審題對孩子來說其實並不簡單。

前兩個禮拜的某一天,孩子很興奮地回來跟我說,他在學校寫了一篇論說文,很棒。因為孩子的認知裡,寫論說文很難,超難的。所以好不容易寫了一篇自己覺得很滿意的作品,放學回來急著想跟我分享。

可是作文本子交到老師那裡,沒辦法讓我看。因此我要他說說,題目是什麼?他的內容又寫了些什麼?孩子高興的說,題目是「我的成長」,然後說了他寫的內容,還很快樂地說,他有寫成長的優缺點...。當下,我一愣,問他:「老師有說這篇作文要寫論說文嗎?」

孩子被我突然一問,原本眉飛色舞的表情變得錯愕。隨即回答「沒有啊,老師沒有特別說。」然後問我有什麼問題?我說:你的作文很可能「審題錯誤」所以「文不對題」,就像我常跟小朋友說的,不要一篇文章寫得精采萬分,結果和標題兜不上關係。孩子的笑容有點僵,不願承認地說,搞不好是我沒弄懂他寫的內容,或者他沒把意思表達清楚讓我知道。

於是我說,我不管你的內容寫得如何?也許好、也許有待改進,但是以我的經驗來判斷,「我的成長」這樣的題目,不太可能寫成論說文。那種感覺很詭異,「自己的成長」要怎麼論怎麼議?我不太明白。孩子突然覺得有點無趣,於是話題意興闌珊地結束了。

事後我也沒再特別問他這件事,直到前天放學去接他,他才很尷尬卻沒頭沒腦地跟我說,「被你說對了!」我沒聽懂!他趕緊補充「就是那篇『我的成長』作文啊!」原來,老師把作文簿發下來了。老師說他文筆非常流暢,所以給了個90分。但是附註說明,孩子的作文內容其實比較像是「成長」,有點偏離「我的成長」。評語寫得含蓄,鼓勵分數給得挺高的,但是孩子一看就明白了。他終於承認自己真的「審題」錯誤。

審題,乍看之下似乎不難。尤其對大部分的我們來說,審題有什麼難?不過就看清楚標題而已。可是對初學作文的孩子來說,「審題」其實是很基礎卻也很重要,而且很容易搞錯的。

「審」,有辨別、度量、詳查細究、深悉...等意義,所以「審題」,望文生義簡單說,當然就是細究標題的意思。但是這「細究標題」說的可不是只有字面上的意思而已。

審題,就我個人實作的經驗和閱讀專家說法理解,其實有幾個重要的關鍵。首先,一定要弄清楚「題目的意義」是什麼?如果連作文題目的意思都沒弄懂,如何下筆?而且要能夠判斷,這題目的意義是單就字面上的意義探討即可,還是有更深入的內涵可以發揮。或者這個題目跟時事、跟歷史典故,或其他什麼事件,有沒有關聯或隱喻?都應該先思考一遍。總之,了解題目的意思,除了字面上的解讀,應該做深入思考,之後才能落筆,會比較妥善。

其次,判斷題目的類型是什麼?該用什麼樣的文體來表現才會洽當?有些標題擺明了就是記敘文、抒情文,你/妳當然不能用論說文或議論文來寫。同理,一篇論說文的標題,也很難用抒情文來完成吧!摸清楚適合發揮的文體之後,才能進一步思索,到底可以用哪些技巧或修辭表現,或者可以怎麼做變化取得出奇制勝的成果。但是,話說回來,所謂的文體、所謂的修辭或技巧,其實都只是一種修練的過程。能夠不拘泥,當然最好。只是兒童寫作文,多半還沒辦法非常圓熟,所以可能還是依規矩練習來得好。這樣說好像廢話,可是並不虛假。要寫篇情意動人的文章,如果老是在技巧打轉,其實並不適合。總之,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啦。

其三,深入思考題目的重點在哪裡?常常有很多小朋友在書寫的過程中,會犯一種毛病,賓主不分或者喧賓奪主。尤其在寫學校指派的讀書心得時最為常見。往往一篇心得寫完,有一半以上的文字是在講解或敘述故事內容。真正他或她自己閱讀後的心情、感受、體認或啟示等等,反而是三言兩語帶過。再不然就是草草結束,結尾不脫「很好看」、「很好玩」、「很生動」、「很有趣」之類的語彙。說她/他不認真,實在是冤枉。可是要說他/她用心,卻又看不出所以然來。所以,在寫作的過程中,如何掌握作文題目所要表現的重點其實很重要,否則寫再多,內容都還是空洞的。

除此之外,審題時,如果行有餘力,還可以順道思索文章的結構,...。當然,作文沒有唯一的方法,這也不是唯一的方式,也只是心得整理,僅供參考。信手寫來,只是因為看到孩子多少練習寫過些文章,書都念到高年級了,居然還是會誤判,所以有感而發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