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孩子討論生命流轉的故事,突然有個念頭,如果生命真只是個故事,那對很多人來說應該就容易多了。

只是生命很難就只是個故事,生命往往要經過一個又一個的「真實」故事串聯和銜接,必須一個又一個的因緣承續,還有很多我們面對的當下才能明白的事理。這些都不會只是個故事,而是一步步如實走過去。

就像我和孩子聊到,每個媽媽不是生下來就是現在「媽媽」的樣子,而是經過很多的過去,才會變成現在的樣子。我告訴她,以前我怕坐船,頭會暈。可是帶孩子去澎湖玩,在快艇上遇到風浪,逆向回程的幾十分鐘裡,孩子很害怕,緊抓著我手不放,迫不得已,我只好假裝堅強當孩子的靠山,給孩子勇氣和力量。誰知道,這一假裝堅強,我居然真的不頭暈了,居然挺過那一關。孩子覺得既好笑又不可思議,怎麼可能會這樣?我說:可能是大家說的「為母則強。」。

孩子因此尋思,她家的媽媽會不會也是這樣。所以,在家裡總是顯得很強勢,果敢堅強,說一不二。我說,這要自己回家觀察才知道,我沒有答案。孩子帶著疑惑,我忍不住問她,「你瞭不瞭解媽媽?」孩子聳聳肩當作回答。

我說,「媽媽跟你一樣很愛畫畫,從很小就喜歡,曾經廢寢忘食地畫,你知道嗎?」。孩子不解,「怎麼從來沒聽她提過?」,我沒好氣地說,「你自己找機會跟她聊才會知道啊!難不成她還要寫一份自我介紹給你。告訴你,親愛的孩子,媽媽喜歡畫畫。那不是很好笑!」,孩子聽了摀著嘴竊笑,停了半晌,恍然大悟地說:「難怪她說,如果我不認真上畫畫課,乾脆她自己上好了。」。

母女當了十幾年,今天她才從別人口中知道,原來自己的媽媽這麼愛畫畫。也終於相信,自己喜歡畫畫可能是有淵源的。

看她杵著小腦袋瓜發呆,我也在想,到底有幾個孩子可以了解,「他們的媽媽不是天生就是媽媽這個樣」,而是為了家庭為了孩子或者其他更多的理由,才成了他們眼前口裡的「媽媽」。也或者,我們跟孩子之間,下課後到底都說些什麼?我們的對話內容除了關心功課、才藝,除了催促吃飯、洗澡、睡覺,還說了些什麼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