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他本人,其實也是個有趣的話題。根據牧村圖書出版「著名書法家和他的作品」中描述,張旭生平本身是個謎。只知道他「字伯高」,是「江蘇蘇州人」,但是他的生卒年,歷史上卻無詳細記載。後據聞一多先生考證,推測約莫是生於公元六五八年(唐高宗顯慶三年),卒於公元七四七年(唐玄宗天寳六年)。
張旭,是個很有學問才情,卻又性格狂放不羈的人,天生就有藝術家性格。若就我們現在的觀點來看他,他恐怕是當代奇人、怪人一個。他善詩文,但特別喜歡書法,楷書和草書都寫得好。超級愛喝酒,和李白、賀知章、李進、李適之、崔宗之、蘇晉、焦遂結為「飲中八仙」。
他愛喝酒,又愛酒後寫字,所以常常在大醉時狂奔喊叫而後書寫。作品卻因此墨飽酣暢,氣勢磅礡,大開大合,雄渾昂揚。據說,他還曾經直接在酒後用頭蘸墨書寫,這等行徑實在很難有第二個人。甚且,他也愛在新牆上書寫…光從這種種習性,我們可以猜想而知,書法在他心裡手裡筆下,該是何等的份量。大抵藝術家們,真對一門藝術起了認真,全心投入也莫此為甚吧。
這樣的人物,似乎註定就會有一些傳奇。因此,書中說及,他在蘇州常熟當縣尉的時候,有個老者為求得他的親筆墨寶,故意遞狀取得他的批文回家收藏,讀來頗耐人尋味。這期間,更因此牽引出其他的因緣。原來老者父親也精通書法,寫了相關的論述。張旭因此從閱讀該著作中又獲得另一層次的體悟。字越寫越好,用筆越妙。
至於張旭狂草功力何以能夠如此高深,史料並無相關的師承記載。不過韓愈「送高閑上人序」曾說過一段話:…「往時張旭善草書,不治他技。喜怒、窘窮、憂悲、愉佚、怨恨、思慕、酣醉、無聊、不憑,有動于心,必于草書焉發之。觀于物,見山水崖谷,鳥獸蟲魚、草木之花實,日月列星,風雨水火,雷霆霹靂,歌舞戰鬥,天地事物之變,可喜可愕,一寓于書。故旭之書,變動猶鬼神,不可端倪,以此終其深而名后世。…」
意指張旭書法高妙,部分來自他的善于觀察,感受領會,深諳以自然萬物為師的奧秘。證之今日,或許有幾分道理。
大自然看似恆常,其實千變萬化;乍看只道是尋常,細細思量,當可發現那其中蘊藏著無限哲理。許多的常,包藏著無常;許多的無常,涵養著恆常…這學問,不只是書法理體認,在人生旅途,何嘗不是處處呢。
也因此,我們就可以理解,為什麼張旭可以從公孫大娘舞劍、擔夫爭路或者鼓手吹打,甚至沙灘寫字的體悟中,悟得書法的至高精神和境界。
如今,他所流傳下來的作品當中,大概以「古詩四帖」、「肚痛帖」及楷書「郎官石記」最為人熟知。
如果妳/你喜歡書法,不管是草書、楷書,或者你/妳喜歡張旭這樣的書法家。那麼,就自個兒再找書看囉。
【參考資料來源】
【延伸閱讀參考網站】
‧中國書法
‧草書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