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朝的時候,御史臺常植柏樹,柏樹上又常有烏鴉棲息。所以,人們常稱御史臺為「柏臺」或「烏臺」。

宋神宗元豐二年(西元1079年),蘇軾由徐州調往湖州(今浙江省吳興縣)。到任不到三個月,便被人控告,說他以文字毀謗君相。

御史何正臣、李定、舒亶等人,原本就跟他有所嫌隙,又想討好王安石,如今正好有個藉口,於是說蘇軾的詩文當中多有侮辱朝廷,譏諷國家大事言詞,罪惡昭彰卻死不悔改,言行荒謬而自大…羅列一大串的理由,請皇上下令司法官員判他罪。

不久,蘇軾果真被捕入獄。由於此案係由御史臺一手操辦,所以人們也就把這樁冤案,稱為「烏臺詩案」。

後來,據說是神宗讀了蘇東坡在獄中寫的兩首訣別詩後,深受感動,對他從輕發落。

這訣別詩「獄中寄子由」是這麼寫的:

聖主如天萬物春,小臣愚暗自忘身。

百年未滿先償債,十口無歸更累人。

是處青山可埋骨,他年夜雨獨傷神。

與君世世為兄弟,更結人間未了因。

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˙

柏台霜氣夜淒淒,風動琅瑞月向低。

夢繞雲山心似鹿,魂飛湯火命如雞。

眼中犀角真吾子,身後牛衣泣老妻。

百歲神遊定何處,桐鄉知葬浙江西。

詩意極其悲傷,既說自己將魂魄荒郊淒風苦雨,又託一家十口給弟弟,請他關照扶養,且因兄弟倆夙來情感甚篤,因此希望生生世世都能再結兄弟緣。

詩文中,蘇軾感念皇帝恩德,直說自己此次入獄全是自己咎由自取,對自己有所怨怪,卻對君父敬重。……等等。

聽說神宗看完此詩文,不由喟嘆,深信蘇軾其實還是眷念皇上,不當判重罪。時值神宗祖母太皇太后曹氏病重,神宗前往探視,神色憂慽,祖母察覺有異而加以詢問、關切、開導。加之,神宗原本也欣賞蘇軾才華,朝廷內多少還是有人積極設法要營救蘇軾,故而整個事件最終以蘇軾貶謫黃州(今湖北黃崗)團練副使作結。

這就是有名的「烏臺詩案」。此案,也可說是蘇軾人生中重要的一個轉折點。因為他被貶謫黃州,詩人的心想必是受傷的,但因離開政治角鬥的核心舞台,詩人心眼因此轉移,從而有了機會和時間寄情山水,遊歷山川回歸生活,擁抱江風明月,並三遊赤壁,寫下膾炙人口傳唱千古的前、後赤壁賦、赤壁懷古以及承天寺夜遊記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