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經,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,收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,約四、五百年間的民間歌謠、士大夫作品以及祭神祝頌辭,共305篇。若含有目無詩的「南陔」、「白華」、「華黍」、「由庚」、「崇丘」及「由儀」六篇,則有311篇。但,後人都取其整數,概曰「詩三百」。
詩經,原只稱詩,最初也不只是311篇而已。而是日後孔子將它拿來作為儒門教學的教材,因此有所刪除,而成今日所見311篇。
詩經,因寫作地域偏中國北方黃河流域,因此後人都將其視為黃河流域的北方文學代表,與後來的南方楚辭,並稱中國文學兩大源頭。
讀「詩經」必須先知詩經六義。所謂六義,就是「風、雅、頌、賦、比、興」。其中,風、雅、頌,是詩經的分類,概分為十五國風160篇,大雅31篇、小雅74篇,周頌、魯頌、商頌共40篇;賦、比、興,則是詩經的作法。
【風】,詩經本是配樂演奏的樂歌,因此專家認定「風」當指樂歌的聲調。風,既是泛指聲調,理當包含「雅」、「頌」,但編「詩」者特將「雅、頌」獨立出來,其用意在於,指明這裡面所謂的「風」,係專指各地土樂。如,衛風,就是衛國土樂。
【雅】雅,是「夏」的借用;夏,即所謂中國,因此,「雅」當指西周鎬京及其周圍地區的樂歌。雅,又分大雅、小雅。大雅,係指朝會之樂;小雅,則指宴饗之樂。另,還有一說參考,大、小雅之分,係因文的長短區分。
【頌】頌,有頌揚、讚美的意思。所以,周頌、魯頌、商頌,想當然耳,就是頌揚周王、魯侯、宋公,或者他們祖先功德之作。
【賦】賦,試詩經最常用的表現手法。通常是直接陳述事物、抒發情感。敘事、抒情、寫景、寫人,都可。
【比】比,就是我們說的譬喻、比擬,打比方。藉此說彼,或借彼說此,借助不同屬性的兩物相似處來作聯想表達,或者藉由具體的形象,來幫助抽象事理的說明,都屬於這類。
【興】字面上有興起的意思。也就是為文時,通常先言說他物,然後再引出所欲吟詠或抒發的真正主體、情感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