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個春季,顯得慵懶。生活上的庶務多些,時間自然有些緊迫;怠惰成分當然也不少,於是放任自己頹廢。還有部分原因是,記掛媽媽年後身體微恙。
經過幾番折騰,總算看她又有精神說說笑笑,雖則心知肚明:年歲大了,身體難免病痛。但這期間,因著掛念,差點把龍應台一本「目送」看成療癒系,也是事實。當她必須一遍又一遍地跟母親報告,自己是她的女兒,必須一次又一次看著父母老去,給她更多承諾保證讓她安心,著實讓人有所感觸。
也因此,書,明明看完好些時日,卻還不願還給圖書館,想來是有些可笑和私心。
目送,或許真是我們終其一生必須學會的課題,目送孩子逐漸遠離我們的手心我們的視線,目送父母年歲日漸蒼老,目送時間、青春…遠颺,甚至是健康走向敗壞。
說來是很為難的功課,這所謂「目送」,卻是每個人都必得面對的。所以,書裡幾句話「有些事,只能一個人做。有些關,只能一個人過。有些路啊,只能一個人走。」轉眼變成很多人的口頭語。想來,她是說出很多人的體會和感慨。
不過,我還喜歡她另一篇「蔚藍」。說的是她自己年輕時候的故事。當年她22歲,在一封表達思念的情書裡,用了「蔚藍的天空」這個詞。沒想到,學物理的男孩在見面時問她懂不懂「蔚藍」的意思,懂不懂「蔚」這個字代表什麼意思?而後,靜靜地說:「你為什麼要用你並不真正理解的字或詞呢?」這件事影響了她一生的為文風格。
多麼震撼的22歲啊!對她。事實上,我們也都有過這樣隨性使用「蔚藍的天空」或者其他詞句的22歲,可我們沒有遇上這樣一個人,告訴我們文字的使用必須如此精準,也沒有足夠的自覺看透這分道理。如今想來,反倒換自己感慨萬千。因此,讀這篇文頗多思索。
目送,是一本書,也是人生的旅程。它不僅僅屬於龍應台,也屬於大部分的我們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