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開往遠方的列車」是我很喜歡的一本繪本,可是很難開口跟別人介紹它。因為每次說起這本書,心裡忍不住難過鼻酸,總是哽咽難言。孩子很小的時候讀過幾次,在閱讀的過程中,也曾中斷難續。
因為「開往遠方的列車」,其實就是一部孤兒列車。故事的背景,發生在1850年中期到1920年代末期,當時很多無家可歸的孩子,經由兒童救助協會的幫忙安排,搭乘火車往西部去,沿途設有很多停靠站,可以讓想要收養小孩的家庭來選擇他們想要的孩子。這樣的出發點其實是美意,但是當那些孩子變成像「商品」一樣,穿著自己最漂亮或最新的衣服,陳列展示在一個又一個陌生人面前,等待被挑選,怎不令人心酸。
更何況,不是所有的小孩都會很幸運地,在第一站就遇上了有緣或善心的人家。來這裡挑選孩子的家庭,很多是基於「需要」。需要什麼?需要「人力」。換言之,這些被挑選的孩子,縱使從此不再是孤兒,也不代表從此就可以擁有美好的人生和未來。每次想到這兒,都難免喟嘆。
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3) 人氣()
厭倦日日夜夜總是聽些不具意義的承諾
於是我把耳朵關起來
或許我該連心都閤上吧
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積極很好。人,肯積極,多半心裡有目標。也許為個人前途打拼,也許為某個未圓的夢,也或許是為某些不得不。不管為的是什麼,積極總是可以產生正面的能量,可以因此豐富人的生活種種,甚或因而改寫人的一生。
所以,我們從小就被教育,做人做事正確的人生態度是積極,我們也知道該積極些什麼,這,實在稱得上可喜。可有時候,我們也難免積極而失了分寸。我們積極謀取有形的物資,積極地規劃人生旅程,積極地要在30歲、40歲、50歲、60歲...達成什麼。所以註定只能不斷地不斷地努力往前走,我們也就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回頭看看生活,甚至沒有太多的閒情逸致好好喝杯咖啡。
喝咖啡,對多數人或長或短的人生來說,終歸是小事。對我何嘗不是!但是,有時候,看著熱騰騰的咖啡上頭畫著美麗的圖案,我心裡忍不住想些別的。想著煮這杯咖啡的人,當下在想什麼?當他/她面對那杯咖啡從零到完成,他/她期待過什麼?他/她想像過客人會怎麼喝這杯咖啡嗎?他/她會好奇客人為什麼點這杯咖啡,為什麼走進這家店?他/她想過為這個客人煮一杯什麼樣的咖啡嗎?
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天冷。下雨。那兒也去不了,只想頹廢。晃過來晃過去,沒趣。拿起書本翻來翻去,沒看出個所以然,找不到振作的能量。
想念聖瑪莉好吃的雪莓娘,皮薄餡軟,不會太甜,口感剛剛好。可是店在台北,沒戲唱。想吃甜甜圈,不崇尚名牌,只愛sogo百貨地下室的日本山崎,可是要專程出門又嫌麻煩。
吃牛肉,中壢的老三牛家莊價錢公道、口味佳,特別愛吃那道豆瓣百頁,當然也太遠。這種天吃麻辣鍋還不錯,喜歡竹北華川宴,湯頭香,料鮮,空間裝潢佈置典雅,氣氛佳。可是,前些時日才吃過。聽說附近的過海香辣蟹很讚,可是也聽說,價格不太親切,不知道真的假的。而且還要上高速公路跟人家塞車,賢慧的家庭主婦決定還是賢慧一點,今天別去了。又有點想吃蝦,很懷念大鼎活蝦一大鍋的胡椒蝦,好好吃,好過癮。
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如此冷冽的春天,做什麼都少了個勁,清晨的低溫,讓人連窗外探個頭、多哈口氣都想省了。這冷,反倒讓我以為時序又回到了冬天。
印象中,去年的冬天,似乎冷的機會不太多,好多毛衣連亮相都沒有,披肩更是成了裝飾品。比起很多地方,台灣的冬季已經顯得不那麼冰寒,這幾年似乎又更是。想我過年前打包行李返鄉過節,大皮箱裡滿滿的塞著毛衣、圍巾、厚長袖衣服,結果是:回家熬不過南部的天熱,除夕那天趕忙上街買短袖的衣服應急。如今想來,真是有些好笑。
也因這冷,讓我想起一個特溫暖的老朋友。因為深居簡出,生活裡大部分時間忙著孩子,所以少到處串門子,也少專程找朋友去。因此和這個多年朋友已經很久很久沒見過面,但溫暖的她,總會在年前捎來訊息,也總不會忘記要跟我說說新年的賀語。今年過年剛好稍忙來不及反應,所以直到昨日才和她聯絡說上電話。劈頭一句:「拜晚年喔!我好想妳喔。」,說得真讓人感動。沒有一絲責怪,沒有任何的怨懟,關於我的疏懶,關於我的不常連絡,也沒有半點兒生疏。
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我們常說「築夢踏實」,我其實更喜歡「踏實築夢」。腳踏實地去做,用心耕耘。那樣的夢,會顯得分外真實,讓人感動。所以我喜歡名叫「慧君」和「庭妃」的兩個女生,合力打造的紫色夢田「薰衣草森林」。
從新社一個偏遠的山區出發,從一個夢的起點開始往前走,一家又一家「薰衣草森林」風格的店,陸續誕生,這種感覺真好。看到她們的篳路藍縷和堅持,覺得心動。看到她們紮著深紫色的頭巾,穿著紫色工作服或T恤,微笑和氣的招呼著客人和園裡花草,讓人覺得親切舒服。
看那一系列紫色氛圍的相關產品,和自在於風中的紫色薰衣草、許願樹,讓人深深感受,紫色不只是浪漫,彷彿也成了夢想的顏色。薰衣草花語,不該只是等待愛情而已。
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閱讀,可以從很多地方開始。也許一本書,也許一堂課,也許街頭隨處可見的廣告招牌,也許碰巧拿到的宣傳單,也或許就是一首詩。
就我個人的體會來說,詩,其實是很深奧的一門學問。要真正讀懂一首詩,有時候並沒有想像中的容易,光那意象、文字,就需要夠多的時間、心力解讀,更遑論深入技巧探討。可是,就我的經驗來說,詩,也是很多小朋友比較願意接受的「閱讀」或「書寫」。理由很簡單,字數少。
閱讀一首詩,不管是從古詩詞或者現代詩開始,其實都無妨。如果讀的是古詩詞,那就用簡單的語言讓孩子了解大意和作者,然後逐句閱「讀」,設若孩子真產生興趣,再往更深入的作者生平了解或延伸閱讀;如果是新詩,那就循著詩的節奏,慢慢念,慢慢朗讀,用心慢慢感受字裡行間的韻味。或許很多詩的意境、情境,都不是小孩子的年齡可以理解的,那也沒關係。就只是閱讀,持續閱讀,累積更多的素材或語彙,累積更多的涵養,或許有一天讀得夠多、學習更廣了,自然融會貫通呢。縱使不能,孩子也能因此吸收許多前人的智慧,多少領略文學殿堂之奧妙,也或許,孩子因此慢慢喜歡文學,走進文學的美麗世界。
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
我們的心,常常困在一座無名的城裡。那座城,也許是所謂的主流價值體系,也許是數千年的傳統倫理,也許是所謂的期待、成就...不一而足。
更多的,或許只是遠在天邊或近在眼前的生活瑣碎。有時候,甚至可能只是日常的常規,就可以把我們的心緊緊鎖住。說不上來什麼樣的道理,可是就是困在裡頭,老是出不來。
譬如,我鄉下的媽媽,她其實算是個很樂觀豁達的人,可是每次要帶她出門逛逛,或者她哪天出門要停留久一點的時間,她一定要先看看外頭天氣。因為她擔心一出門,萬一下雨了,晾在外頭的衣服會被淋濕,當天就沒辦法曬乾,或者那批衣服必須重新再洗過。好幾次,我們都覺得她的擔心是多餘的。尤其是當她人在外地,家裡明明有人在,她一看天色不對,還是會撥手機回家要孩子們記得先收外頭的衣服。這樣的行徑,總讓我們很不孝地揶揄一番。
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一早進便利商店買報紙,碰巧遇上一個可能急著上班趕時間的媽媽,帶著一個約莫國小四年級的小男孩,正在選購早點。或許時間緊迫,或許熟練,所以感覺得出來,媽媽的動作極其俐落明快,拿了東西就等著孩子選好要結帳。偏偏小男生一副還沒清醒的樣子,像個遊魂似地從這兒飄到那兒,眼神卻又越過那個貨架,飄向另一個架子,走走看看,東摸西摸的,好像就是拿不定主意,自己早餐到底想吃什麼。
眼看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,結帳的人一個又一個離開,媽媽等得有些不耐煩了,於是開始叨念了起來。邊念邊走往孩子的方向,嘴裡說得不外乎,「動作快一點!」、「你再不快點,要遲到了。」、「到底想吃什麼,怎麼選這麼久?」...之類的話語,其實這也是很多媽媽常說的話。可是媽媽再怎麼催促,孩子就是快不了,越是如此強烈對照,越顯得孩子動作慢吞吞。媽媽還是忍著性子,只是說理更多了,孩子始終靜默地聽,乖巧沒回嘴,但動作似乎也沒加快,幾分鐘的功夫,左磨蹭右磨菇的,總算選好他要的東西,隨同媽媽到櫃檯結帳。
媽媽邊掏錢付帳,邊看著手上時間,忍不住又數落孩子,「做事情要有輕重緩急,不要老是這樣拖拖拉拉的。」,「你還要上學,不要忘記了。」...,終於,孩子出聲了,問:「什麼是緩急?」。這麼一問,媽媽突然愣住了,沒說話。我想不是媽媽解釋不來,什麼是「緩」「急」,而是媽媽猛然意識到,「到底什麼事是緩?什麼事該急?」,因此一時之間不知該怎麼跟眼前的孩子說明,所以沒有馬上回應。停了半晌,帳也結完,但見媽媽逕自拉著孩子的手迅速往外走,還是只說:動作快點啦。
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