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個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問媽媽,為什麼快樂總是一下子就忘記了,可是難過的事或不好的事,卻都忘不掉呢?孩子的媽媽問,怎麼辦?我們應該怎麼跟孩子解釋呢?我突然不知道,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對七歲的孩子解釋,為什麼快樂總是容易流逝,而痛苦悲傷卻很難忘記。
朋友說,她有個朋友,女兒今年國小一年級。這次月考,國語考92分,媽媽看到考卷的當下,既難過又生氣,竟在老師和女兒面前直接掉了淚。最後還是老師安慰她,不要把分數看得這麼重要,要不然會給孩子帶來莫名的壓力,才結束這場面。朋友說,她沒當過媽,她很疑惑:國語考92分有這麼嚴重嗎?再說,孩子數學考94分,也還可以啊。聽了我也答不出來,我也想不懂,真的有這麼嚴重嗎?
孩子問,到處都在賣「愛的小手」,很多大人也都拿愛的小手打小朋友,那怎麼會是愛的小手,根本就是兇手。一時之間,真的應答不了這個有點小艱難的問題。更可怕的是,孩子教我,現在還有一種新的棍子喔,看起來很像是透明的,可是打了很痛很痛,尤其是越細的越痛。我突然覺得,眼前這種場景很荒謬,我們到底在討論什麼?
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讀
了龍應台的文章「災難與教育的拔河」,裡頭說到沙特的名言:「人是什麼,端視他作了什麼。」有所感,於是想起一個很喜歡的「拾海星的故事」。
「拾海星的故事」,反覆看過的版本好幾種,有說拾海星的人是土著,有說是對老爺爺和孫女,也有說得是一位年輕人在海邊遇見的一個老先生。
可不管人物是誰,重點都一樣,他們都在幫那些被潮水沖上岸的海星尋找活路。海岸的海灘何其多,被沖上海灘的海星又該如何細數,所以很多人都認為,光靠人的一隻手在海灘一隻一隻地,揀拾海星拋回海裡,根本救不了幾條活命,作用不大,意義有限。
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聖
嚴師父說過幾句話,「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」非常有名,也很入世地幫很多人突破自己的困頓。
多半有所修行的人都說,「放下它」是最艱難的。粗淺如我,則以為光要通過第一關「面對它」,就已經非常困難。
很多時候,我們都知道自己面臨的問題或困境,癥結在哪裡,可是「知易行難」更有道理。面對問題的勇氣或許跟修行高低無關,但攸關人性內在。因為我們很難忘記「我」的存在,所以,我們可以奉勸鼓勵別人侃侃而談,我們卻常常閃躲著自己的難題。或許因為有「我」,許多的困難阻撓被放大了,許多的果決或魄力多了疑慮。歸根究底,或許我們害怕如實面對自己的有限吧。
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實
在不該笑,但是忍不住想笑。朋友說,她每天都抄寫心經,想讓自己心靜修養也好。但是脾氣一時改不了,三天兩頭就跟家人槓上,動不動就口角。所以每次夜深人靜自我反省,總會想起我多年前說給她聽的一個小故事。
那個故事其實很簡單,就是一個老阿媽,我們稱之為老菩薩。平時很用心念佛,每天早晚勤誦佛經。可是往生以後卻沒能如她的願,順利往生極樂世界。她覺得很不甘心,很不解。一查才知道,老菩薩果真虔誠念佛,偏偏身邊帶著個頑皮愛搗蛋的孫子,因此阿媽念佛時孫子常在旁邊干擾,老菩薩每每念一句佛號,緊跟著就罵小孫子一句「死囝仔」。長期以來都是這樣,所以最後「有關單位」跟她說,她念佛的功德都在當下抵銷了。口業未修好,今日下場,她不該埋怨。
這是初接觸佛學領域時,聽一位師姐轉述的。念佛當然不是為了求功德,可當時覺得這老菩薩很有趣也很好玩,因緣湊巧就說給了這位朋友聽,事隔多年,我都忘記這個小故事了,直到今日她提及,我才又想起。想想,還是覺得這個故事有趣,姑且不論個人宗教信仰為何,細看這個故事想傳達的,其實只是提醒人要注意自己有心或無心惹起的「口舌」而已。
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逛
書局,偶有閒暇好心情,喜歡翻翻旅遊書報雜誌。
看著別人走過的城市,寫下的感動字句,或者那一張張好像會說話的相片,總是忍不住問自己。為什麼,別人旅行的時候可以看見城市的肌理,可以閱讀城市的血肉靈魂,甚至嗅出文化氣息的流動,而我記得最多的竟是明信片上的光影。
明信片上的美感,想來也是某些旅者留下的履痕,那也是城市的一景,甚或是最美的一鄅。但是怎麼看都還是美中不足,少了自己的體會,少了自己走路流汗的氣味在裡面,也少了感動自己的回眸一眼。或許,應該再多用點心。
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張
曉風說:「這世上沒有什麼不是一生一世的,要做英雄、要做學者、要做詩人、要做情人,所要付出的代價不多不少,只是一生一世,只是生死以之。」,那,什麼是你一生一世的追求?
可能你想過,也可能你沒想過,不管在此之前你有沒有想過這問題,我覺得我們都應該找個時間好好想一次。沒有標準答案,答案也未必要跟別人一樣,只要記得把答案記下來,然後努力去追求。或許,在過程中,我們會改變心意也說不定,那就再繼續思考吧。想得深一些,想得遠一些,也許將來修正方向的機會會少一點。
覺得這樣的思考很有趣,就像前兩天偶然讀了一篇文章,裡頭說到蔡智恆的暢銷書「孔雀森林」裡的心理遊戲,假設「你在森林裡養了好幾種動物,馬、牛、羊、老虎和孔雀。如果有天你必須離開森林,而且只能帶一種動物離開,你會帶哪種動物?」。印象中,馬好像代表自由、羊代表愛情、老虎代表尊嚴、孔雀則是金錢。牛呢?好像是權力吧。當時沒刻意記下,可能還得再找書查查看。
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
不
知道是錯覺,還是巧合,或者因為農曆年關近的關係。最近和幾個朋友聊天,總是不經意地會談起家裡老人家。發現,老人家年紀大了,除了怕身體病痛折磨,還怕子女忘了他/她。
是不安嗎?是害怕失去?還是真的已經太老,必須存心依賴這樣的牽掛或關心,作生活精神寄託?或者,忙碌大半生,總期待有朝一日所有該忙的都忙完,可以和孩子好好敘天倫,可以全家真正團員?而這盼望眼看著快要落空。是這樣嗎?我在想。
遇上這樣的情況,晚輩多半有些不捨,有些歉疚,有些掛念,也有些擔憂。更多的,好像是無可奈何。
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走
在路上,腦海裡突然浮現,一個很多年很多年未見的朋友。很奇妙的感覺,就是那麼一剎那,那個朋友的影像很清晰出現,彷彿要跟我說話。
尋思良久,怎地會忽然想起這個人?輪廓這麼鮮明讓人好詫異,會有什麼事嗎?可怕的女人直覺。忍不住找個地方坐定,翻出用之經年的電話本。好棒!六年前留下的電話還在。
但是那號碼已經是六年前留的,會不會已然換了通訊?猶豫片刻,決定還是打通電話試試吧。沒想到,電話一撥通,對方馬上發出超級爽朗快樂的笑聲,直說:「哈!哈!太棒了!我終於把你『念』來了。」,聽得我一頭霧水。
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讀
張曉風「從你美麗的流域」,發現很多驚喜和感動,除了讚嘆可以和文字有如此美麗的相遇,是一種福氣,也忍不住因感動感觸想要叨絮幾句。
聽她說,「我們認真,其實也只為了讓自己告訴別人的話,更誠懇更紮實而足以擲地有聲!」,最讓我動心。
認真,是好事。但也因為認真,我們很容易急切而流於有所求。我們總是希望這樣的認真,可以看到什麼成果,或者得到些收獲;我們總覺得自己這麼認真,為什麼老天還是沒有給我們應有的報酬;我們認真,所以我們理直氣壯地要求,別人也應該和我們一樣認真;我們認真,因此不自覺地對外索求更多。
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隨
性看了電影「托斯卡尼艷陽下」,起初覺得就一部電影來說,好像少了重量。說不上來,輕飄飄的。事後仔細再想過,覺得好像在閱讀一篇抒情文。可喜的是,在這文中,看見一個女人慢慢自覺,慢慢找回自己的感覺,很棒。
當然,裡頭很多對白也挺具哲理的,諸如「只要抱著一顆赤子之心,好事就會跟著來。」,深有同感!如果我們可以像孩子一樣,對這個世界和生命,懷抱永遠的好奇心,對人懷有滿滿的熱情,我想,這世界不盡然只會發生賺人熱淚的故事,還有很多讓人感動的角落等我們發現,也必然存在許多的奧秘等我們去探索。一旦我們願意熱心熱血面對世界,相信世界也會有善意的回饋。
也喜歡,「人生各方面,都應該去體驗。」。喜、怒、哀、樂、悲、歡、離、合,各有各的味。或許我們天生嗜甜,誰都想要嚐著好甜頭。但是,真正的人生想必不會如此淺薄。我們能做的,就是試著「欣然」接受。雖然在某些當下,其實很難的。
onlymon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